巧妙引导,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南京市小行小学语文组开展融合教育研训活动
作者: 庄维霄 | 发布时间: 2021-11-22 | 674次浏览
6月18日上午,小行小学语文组开展了语文研训活动,“凤凰母语”教师工作发展室的两位特级教师顾维平和孙景华来到小行小学指导教学。三年级语文组围绕中年段口语交际开展了教学研究活动。胡静和庄维霄两位年轻老师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分别执教了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的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的故事》。两位老师带着三年级的学生走近中国历史人物,学习如何运用恰当的方法把历史人物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课后,全体语文老师聆听了两位特级教师的指导。顾老师肯定了两位年轻老师的教学目标清晰,都关注到了学情。因为上课的是三年级学生,所以老师利用卡片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讲好故事。特别是庄老师利用手卡提示的方式很出彩。同时她提出,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把最重要的突出,讲故事时既要关注说,还要关注双方的互动。给学生讲故事的时间要充分,学生说的范围还要更广,让孩子都能够讲一讲故事。胡静老师任教班级有一位有视力残疾的孩子,她根据这类孩子的特殊需要,设置了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时总能有意识的关照那位孩子的情况,鼓励她积极举手,参与课堂,在胡老师的不断鼓励和耐心地引导下,该同学享受着课堂的每一分每一秒。
随后,孙景华老师的细致点评也让行小的老师们收获颇多。孙老师认为胡老师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板块清晰,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在了实处,特别是能够关注到随班就读儿童。评价时注意引导学生,提炼讲故事的方法,并以例子作示范,直观形象。他建议学生讲完故事后要有具体要求,比如学生的评价应该围绕总体印象、好的方面、有何疑问场、存在问题这四个方面进行点评,给后讲的学生有指导作用。这样一来,学生讲的故事才会越来越好,目标达成,课堂才更高效。同时,孙老师还指出讲故事时还应该注意语言的包装,比如历史人物说的话,语气的差别就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讲故事时注意到这一点往往会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两位专家的话令语文组的老师们豁然开朗,使今后的口语交际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方法。
南京市小行小学语文组融合教育教学集体研训
——暨凤凰母语教师发展工作室系列活动
一、研训主题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教学初探
二、参加人员
凤凰母语教师发展工作室专家,全体语文教师及融合教育核心成员
三、活动时间
2020年6月18日
四、程序及提醒
时间 | 地点 | 内容安排 | 执教人/主讲人 | 备注 |
8:30—9:10 | 三(1) | 口语交际:讲历史故事 | 胡静 | 主持人:朱瑶 |
9:30—10:10 | 三(2) | 口语交际:讲历史故事 | 庄维霄 | |
10:10—10:20 | 二楼会议室 | 说课 | 胡静 庄维霄 | |
10:20— | 专家点评 | 特级教师 宋非 顾维平 |
提醒:对于随班就读的孩子,老师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班里特殊学生的需要,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该生课堂参与度。
备注:
1.请全体老师提前熟悉教材,调好课参与活动。
2.班级提前准备好听课圆凳。
3.拍照、新闻稿:三年级备课组
南京市小行小学语文组
2020月0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