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小行小学书香校园建设方案
作者: 严涛 | 发布时间: 2020-06-16 | 1178次浏览
“书香校园”
一、理念主张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书香校园”是学校文化的集中显现,师生沉浸其中不仅能领略到文化的魅力,而且能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气息,也是培养师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进一步加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更是充分彰显了行小让学校适应孩子的理念,为学生提供其适切的校本课程。活动中以倡导师生阅读、提升文化素养、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以“读书、启智、明理、做人”为主题,以“阅读积累”为突破口,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激发师生读书热情,营造书香氛围,打造书香校园、和谐校园。并实现如下三个目标:
1.学校层面:创设学习型校园生态环境,打造书香校园,形成学校文化特色。
2.教师层面:丰厚文化底蕴,提升专业素养,享受读书快乐,争做学习型教师。
3.学生层面: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通过阅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高尚道德情操。
二、具体措施
(一)学校方面:
1.完善好图书馆的书籍,力所能及的补充适合学生读的学生爱读的新书,有规律的定时定期定班向全校学生开放。充分开发利用家庭图书资源,各班设置图书角,通过换书、借书、捐书等方式,让学生有更充足的读书资源和更宽阔的读书空间。
2.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如建立古诗长廊,读书园、读书角等。
3.设立早读、午读制度,保证一周中有不少于两次的课外阅读时间,学校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
4.完善读书评价激励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学校设“小蜜蜂课外读书奖”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5.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意义,求得家长支持和社会的帮助。
(二)学科组方面:
1.各年段学科组根据学校制定的课外阅读方案,制定本年级具体的课外阅读活动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开展指导,组织活动。
2.建立课外阅读信息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发布、交流课外阅读信息。
3.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相应的班级读书活动,如故事比赛,绕口令比赛,朗诵比赛等。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传阅读先进分子,交流读书体会,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三)教师方面:
1.各年级老师要调查了解学生喜欢哪些书籍,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购买书籍、订阅报刊。根据新课标的推荐书目,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删减。
2.主动创设条件,提供时间给学生看书读报,以保证课外阅读的质量。
3.指导学生看书以及写读书笔记,以保证学生能读有所获。将引导阅读与指导习作结合起来,发挥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促进作用。
4.要经常了解、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及时表扬、鼓励。
5.老师要加入到读书活动中,与学生一起看书,定期交流读书心得等。
(四)营造书香校园环境。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优化校园环境,让校园弥漫书香气息,努力为师生创建一个优雅的阅读环境。
1.加强学校环境建设。
学校尽可能的完善环境的布置,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完善学校开放书架的管理,为孩子提供好的书籍,让孩子随手都能读到好书。
2.创建班级图书角。
完善班级图书角的建设。让每一个孩子随手能拿到书,随时有书读,让他们每天在这样的阅读中生活。
3.创建教师读书吧。
学校要书香四溢,学生要读书,教师更要读书。教师要让自已成为活水源头,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为给教师提供好的阅读环境,学校建设一个教师读书吧,让教师在课余时间能够享受“一本好书、一杯清茶、一段轻音乐”。 成立教师“读书读书社团”。教师们互相推荐新书好书,举办读书沙龙活动、交流读书活动的心得,将读书思考向更广的时空延伸。
4.创建书香团队。
组织进行书香班级建设的老师,进行活动研讨,定期举办交流活动,包括课外阅读研讨课交流,优秀书籍的推荐,学生读书博客的建立等等,通过研讨,不断累计书香班级建设的经验。
(五)读书节系列活动。
1.校级活动
(1)读书节方案的制定和开幕式的开展,为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奠定基础
(2)“21天阅读”和“作家进校园”
与凤凰母语出版社凤凰国际书城合作组织学生参加“21天亲子共读成长计划”,同时邀请作家进校园,在名家、名师指导下,有计划地掌握阅读技能,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3)诗意迎新年古诗文竞赛和古诗听写大赛等古诗系列活动,强化了古典文化的重要性,同时为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4)南京日报和七彩语文等系列征文比赛地开展,为学生的语言表达创设平台,同时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
(5)汉字文化节活动、课本剧表演竞赛活动、故事大王比赛、美读美诵等系列综合性活动的开展,爲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和言语智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行促能,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力的不断提升。
(6)“乐读乐享”集体晨会
低、中、高三个年段分别准备了一次阅读分享活动,活动中个年段展示了同学们课外阅读的收获,同时也向全校同学推荐优秀书目,还带来了精彩的古诗新唱、讲故事和课本剧表演等
2.年级活动
低年级:
(1)开展了美文诵读比赛。逐层选拔,并评选出“最美之声”在学校广播室给全校同学表演朗读。
(2)开展讲故事比赛,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提供助力。
(3)开展诗情画意的读写绘活动,班级统一选择学生喜欢的绘本,开展绘本临摹、故事复述、仿写创编故事等活动,并把学生的精彩制作张贴在墙上,以资鼓励。
中年级:
(1)开展古诗擂台赛(包括背古诗和默写古诗)
(2)组织学生收集、诵读、记录名人的读书名言,鼓励学生创作一条自己的“凡人读书名言”,并且把这些名言制作成精美的宣传牌张贴于教室内。
(3)进行读书手抄报展览。
高年级:
(1)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汇报会,由学生自己评选,评出钻石主讲一名、金牌主讲两名、银牌主讲三名,每个年级评出一个优胜班级。
(2)开展读书笔记展评,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通过文字、图画等形式展现学生的读书笔记,在全年级进行展评,每个年级选出5个优秀作品,颁发奖状、奖品。
3.班级活动
(1)布置好教室,营造出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画、读书角等布置一些关于阅读的标语,让学生明白读书的益处。开好“班级读书会”。各班每两周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
(2)各班设计“书香园地”,张贴学生的“好书推荐”、“名人名言”、“好书大家读”、“读书感悟”“读书心语”等文章,由同学们自己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六)古诗文校本课程实施
1.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包含 “古诗文校本教材”、微信版“行小诗话”、“每日诵读”、“诗文配画”、“古诗新唱”、“诗词游戏(飞花令、诗句接龙)”等。
2.课程实施
(1)编制富有童趣的校本教材。
利用暑假时间,语文教师团队编写各年级的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在内容上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在“经典古诗词”部分以新版课程标准推荐的必背古诗词为准。根据孩子的认知与记忆规律,我们以理解古诗为目的,为每首诗制定多维度、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校本教材每册的后面附有经典国学名言,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品味古典文化的魅力。而“小古文”的选择,重在与孩子的认知和体验相结合。
在形式上包括“读一读、想一想、赏一赏、我很棒”四个方面。童真童趣的设计排版,孩子自己的配画插图,让他们感到很欣喜。
这套教材按照年段特点分低中高三册。在晨诵、午读时就有学习的生动素材。教材大部分包含课件、音频、配乐。老师每天带着孩子诵读古诗词、名言或小古文。每月班级开设一节主题古诗词阅读课,孩子们在读顺、读懂古诗后通过唱一唱,演一演,画一画等形式走进古诗。
(2)不断创新的“行小诗话”。2017年10月,首期“行小诗话”开播。以“领略祖国河山之美”为主题,通过“为你读诗”的形式,图文并茂带孩子们走进“醉美西湖”。每一期诗话的推送,都包含大量的前期工作。我们首先精选古诗词。结合课标对小学生的朗读要求,考虑节气、时令、节日等因素。写文稿的时候参照中国古诗文网,唐宋诗词鉴赏辞典以及各大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诗词研究,从诗意入手,穿插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语言力求通俗、童趣。第三确定朗读者,我们从语文教师团队开始。采用教师朗读、师生共读和特邀嘉宾等形式展开。
(3)形式多样的活动:
1)开展了“诗文配画”比赛,优秀的作品我们定期通过微信推送。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2)组织趣味丛生的古诗词新唱。通过唱一唱的方式让学生从另外一个视角走进古诗,爱上古诗。
3)开展儿童诗园比赛,鼓励学生内化语言,创造属于自己的古诗。
三、荣誉情况
书香校园课程体系不断完善,不仅让校园的文化,校园的每一面墻充满书香,更重要的,它启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在学生的内涵质量在广泛阅读和分享中不断提升,让学生的关键能力,在阅读实践中不但发展。在读书节活动中,学校也荣获优秀组织奖。在全校学生阅读和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学校学生在历次调研考试中都名列前茅,学校也因此荣获质量推进奖。